武汉新顺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桥梁维修加固、支座更换、防腐涂装、桥检车租赁四个核心业务。

24小时服务热线:181-7109-9518
租桥检车请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租桥检车请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列表

行业资讯

就是这座大桥,给咱中国人争了气!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1/21 10:32:08 人气:12 评论:0

  今天的中国,

  既能造世界上最长的桥,

  也能造世界上最高的桥,

  虽然路桥工程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不过提起“大桥”二字,

  能称为共和国记忆的,

  恐怕还得数 南京长江大桥 。

  这座大桥,

  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对桥梁建设者来说,

  它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的第一座大桥;

  对八零后九零后来说,

  它是课本上需要全文背诵的课文;

  对岁数更大一点的中国人来说,

  它是岁月的写照和时代的缩影。

  大桥波澜起伏的身世,

  绝不比大桥本身的壮丽逊色半分。

  故事,

  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起……

  1959年4月,

  定格在勘察人员相机镜头里的选址地:

  水深浪急, 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

  最狭处也有1100米,

  水深多在15至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

  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

  早在公元前202年,

  楚霸王项羽突围向南,

  走到这无法过江, 只好折往江西……

  江北的津浦铁路(通车于1912年),

  江南的沪宁铁路(通车于1908年),

  也是在此被宽广的长江割开 。

  因为要下车换轮渡,

  鲁迅两次从上海到北京,用时均需52小时。

  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曾来此勘测,

  得出的结论是,

  “水深流急,不宜建桥。”

  日本战败后曾交给中国政府一份方案图,

  图纸显示日军曾准备

  在南京下关建设过江隧道,

  而实施如此浩大的工程,

  自然是要达到永久占领中国的目的。

  战乱频仍,

  谁也没有战胜“长江天堑”。

  新中国成立后,

  轮渡的班次从最初的每天20班,

  最终提高到1958年的每天100班,

  但仍无法满足运输量大增的需求,

  连上海的煤炭供应都难以保证。

  虽然此处的工程条件

  比武汉长江大桥要复杂得多,

  可谓世界级难题,

  但中国人还是决定迎难而上,

  用当时的话,叫建“争气桥”。

  NO.2

  奇迹,就是举步维艰,

  他们却创下许多“中国第一”。

  1960年,梅旸春来到浦口,

  成了大桥的第一任总设计师。

  开工初期,工地士气方盛,

  设备齐全,材料充足,

  梅旸春不分昼夜指挥,

  险情被他一一化解。

  然而,热火朝天的状况没持续多久,

  国家就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

  大批工程下马。

  梅旸春不顾病况,多次奔赴铁道部,

  “希望在桥墩出水后停工,

  否则几年辛苦付诸东流”。

  周恩来总理发话,

  特批大桥继续招工、购买设备,

  施工虽得以继续,速度还是慢下来。

  不久,梅旸春因高血压病重,瘫痪在床。

  1962年早春,组织决定送他到北京休养。

  行前,他最后一个愿望是到工地看看。

  这一看,成了他与南京长江大桥的诀别——

  当晚,梅旸春老泪纵横,对妻子说:

  “老天爷为什么这样恶呀,

  不让我建完大桥!”

  凌晨他突发大面积脑溢血,

  再也没有醒来。

  1964年9月,

  大桥工程又遭遇建设中的最大危机:

  在洪水冲击下,

  5号和4号桥墩的锚绳先后崩断,

  自重6000多吨、七八层楼高的沉井

  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60米的周期性摆动。

  一旦主锚崩断,不仅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

  桥址报废的危险,下游百姓也要遭殃。

  建桥工人冒着生命危险,

  连续抢险近两个月,

  最终克服了沉井摆动,使大桥转危为安。

  工程施工一波三折,处处却有自力更生,

  也让大桥创造了中国的“许多第一”。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150多万个铆钉,

  铆钉连接工艺就出自南京长江大桥

  最后一任总工程师陈昌言的创意。

  这种办法就是在桥上点鼓风机的炉子,

  把生铁烧红,这边甩上去,

  那边工人接过来就迅速插进去,

  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无缝焊接技术。

  虽说是土办法,但150万根铆钉

  最终把大桥的钢桁梁结结实实连在一起。

  架梁的两年多时间里,

  陈昌言几乎每天在梁上爬上爬下,

  来回巡视,时刻提醒工人:

  铆钉要烧红烧透,进孔要正,

  开裂弯曲的一定要重来。

  如今半个世纪来,

  桥上150多万个铆钉返修率极低,

  几乎可以不计。

  1991年,陈昌言逝世,按他的遗愿,

  家人将他安葬在浦口的象山湖边,

  正对着长江大桥。

  NO.3

  118辆坦克驶过,

  大桥,毫发无损。

  196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军区,

  在许世友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

  站在大桥上,毛主席问许世友,

  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

  为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

  1969年9月初,许世友决定

  调动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

  大桥刚建成,

  如果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怎么办?

  军区常委会上,反对声此起彼伏。

  经过参建专家反复论证和测试,

  9月25日夜,装甲团早早出发。

  从花旗营至北桥头堡,118辆坦克一字排开,

  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

  第二天上午9时许,

  坦克车队缓缓从大桥驶过。

  11时,整个车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

  当时媒体报道,60万群众亲眼目睹了

  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

  坦克过完后,大桥竟毫发无损。

  据不完全统计,

  南京长江大桥从通车至2013年,

  共发生35起桥体被撞事故,

  但这些撞击都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伤害。

  最悬的一次,

  桥墩后沉没,

  1960年,大桥还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国家的形象与骄傲,

  它接待了1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代表团。

  上世纪70年代,

  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

  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

  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有一种感动叫死后

  也要守着南京长江大桥长眠,

  有一种付出叫几十年如一日,

  有一种精神叫做自力更生,

  有一种技术叫中国技术,

  有一种力量叫中国力量!

  南京长江大桥,

  关于共和国的光荣与梦想,

  记录仍将继续。

           武汉新顺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营项目特种建筑工程专业承包;支座更换,防腐涂装,桥梁维修加固,检修车租赁;为建筑工程提供劳务服务;桥梁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消防工程、土石方工程、防水工程、防腐工程、保温工程施工;钢结构加工、安装;工程机械、建筑设备租赁、预应力工程施工等。

      服务热线   18171099518/027-84859458  于经理

0a2f1d09c8379d95552e66a5c8fc236_副本.jpg

    标签:这座大桥 争气